干卓萬橫斷、南三段、奇萊東陵、馬博等四條線是山界共尊的四大障礙路線。干卓萬群峰共擁有六座3000公尺以上高峰,其中有干卓萬山、牧山、火山、卓社大山、干卓萬東南峰及卓社大山東峰等。干卓萬山,山勢峻峭雄偉,深具大山之氣概。東鞍為兩側崩崖,岩脊如刃,岩板風化剝落,通行困難,此即為岳界有名之〝干卓萬大斷崖〞。西側為陡坡垂落於栗栖溪。卓社大山為干卓萬山塊最高峰,位於三叉峰的西南稜脈上,位置偏離,形勢獨立,加上其東接三叉峰的這段長約6公里 稜脈,狹瘦多岩脊,峰峰峭聳,縱走其間,艱苦異常,形勢冷峻,氣勢凌人.北側為森林箭竹陡坡,垂落於武界林道之上,峰巒橫亙,裸岩絕壁.自南仰望,險峻驚人。
近期由於發生山難事件頻繁,為讓山難搜救成員熟悉轄區救災路線並結合使用GPS與地圖的操作,南投縣政府消防局於105年11月07日至11月11日辦理五天四夜之干卓萬群峰山難進階訓練,訓練成員為南投縣政府消防局第二大隊山難搜救隊成員,此行程為較艱難的縱走,參訓同仁皆以在訓練前把自身體調整到最佳狀態,好讓山難訓練行程能夠順利完成。
此山難訓練行程規劃如下:
行程中印象最讓人深刻是通過危險地形,像是干卓萬大斷崖、卓社十八連峰、武界林道V型崩壁。那一半岩壁一半峭壁的地形真讓人捏把冷汗,再加上背負著的是重裝,每每回頭一看發現的都是自己的腳印以及小心翼翼走過的痕跡,感覺既艱辛又刺激,每每到達營地宿營時大家體力皆筋疲力盡。
此次山難訓練除考驗山難訓練成員體力、耐力、判斷能力外,最主要是讓每位山訓成員熟悉如何使用GPS及地圖判圖,在一個不確定的地點如何讓自己走回到正確的路上。此外也考驗團隊合作能力如何在面臨困境時共同解決事情的能力;例如第四天行程通過V形崩崖時,地形非常陡峭且少有立足點,大家集思廣益並發揮消防救助精神,每個人各司其職,有的人負責開路當攻擊手,有的人負責架設繩索,有的人做人員通過確保等,最後順利通過斷崖。山難搜救隊成員每個人體力狀況不同且所學技術程度不同,執行任務時相互合作及能力互補非常重要,早期執行任務時往往是跟著教官教的做,例如怎麼生火?怎麼烹煮食物?怎麼闢造緊急避難所?怎麼找到路徑?怎麼研判地形等。現今山難搜救隊成員須具備許多山難技能,諸如野外求生、烹煮食物、營地開闢、野外救護等,以備未來執行各種狀況之山難勤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