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緊急救護常識

  • 在無法或未鑑定是否有毒的情況下,一律以毒蛇咬傷的狀況進行急救處理。
  • 認清蛇的形狀、顏色及其他可能的特徵。
  • 超過百分之九十六的蛇咬傷部位都在四肢(上肢稍多於下肢)台灣的毒蛇咬傷大多患肢會腫脹,因此,請儘速除去手上束縛物。例如戒指、手鐲等。
  • 患者宜保持鎮靜,或給予患者精神支持,並讓患肢保持靜止,請勿隨意移動。
  • 儘速以彈性繃帶緊緊包紮患肢,包紮範圍越大越好。如無彈性繃帶時,絲襪、褲襪亦可應用,再利用木板或樹枝等物做成夾板,以固定患肢。
  • 儘速送醫接受診治或抗蛇毒血清治療。

注意:

正確包紮後,患肢會較舒服,如此包紮可以持續好幾個小時,到達醫院之前繃帶不要拆掉,抵達醫院之後要儘快決定何時拆掉,不要留著太久。一般在抗蛇毒血清準備給予時,或者在醫師必須檢視傷口的情況下,即可拆掉彈性繃帶。


遠離醫療機構時之處置建議:
  • 主要指在偏遠的深山裡活動的人,在被咬傷後到最近的醫療場所可能需好幾天,無線電通訊設備加上空中救護系統,可能是最直接的救護方式。
  • 前述彈性繃帶包紮固定法可提供幾個小時的緩衝期,減緩毒性的發作。
  • 若無良好的救護系統(無線電等)而必須進出毒蛇出沒地區,自行攜帶該地區常見毒蛇的數種抗蛇毒血清上山,較為妥當。當發生蛇咬傷後,先依上述步驟處理,再取出專一的血清稀釋後,以每2 -3西西的量分別注射於四肢近端肌肉中,將一瓶血清全部注射完,約一小時後拆掉繃帶,然後儘速下山就醫。

其他部位咬傷之緊急處理:
  • 身體軀幹咬傷:儘可能給予彈性繃帶包紮,但注意勿壓迫到胸廓的呼吸運動。
  • 頭頸部咬傷:頭部可嘗試包紮壓迫,但頸部則不可,此時只有儘速送醫。

如何避免蛇咬傷:
  • 勿輕易嘗試去抓蛇或逗玩。
  • 在毒蛇出沒地區活動,宜穿著皮靴或厚長褲,勿赤腳或僅穿拖鞋。
  • 在未經詳細診視之前,勿空手伸入中空的原木或濃密的雜草堆中或翻動石塊。
  • 跨過石塊或木頭等物,應注意防備另一側可能有毒蛇棲息。
  • 露營時應選擇空曠而乾燥地區,避免紮營於雜物堆附近,晚上應升起營火或火炬於營帳周圍,尤其是夏天的夜晚。
  • 在毒蛇常出沒的地區勿涉水或游泳,因為大部份毒蛇皆是游泳高手,水中可能潛有毒蛇。

台灣的抗蛇毒血清:

在醫院就醫主要就是針對毒蛇種類給予抗蛇毒血清,目前預防醫學研究所所製作的抗蛇毒血清有二類,一般的醫院診所可能都備有。

  • 單價的抗百步蛇蛇毒血清。
  • 多價的抗出血性(對抗龜殼花、赤尾鮐)、抗神經性(對抗飯匙倩、雨傘節)蛇毒血清。
  • 另有一種多價(6 價)血清未上市,內含抗鎖蛇及其他五種常見毒蛇的抗蛇毒血清,必要時可洽--預防醫學研究所生物製劑製造組,電話:(02)785-0513或785-7559
最後異動時間:2020-07-09 下午 03:19:28
  • 回上頁
TOP